書架 | 搜小說

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約38.5萬字免費全文,TXT免費下載,孟憲實

時間:2024-07-25 03:11 /同人小說 / 編輯:姜世離
主人公叫唐高宗,武則天,李義府的書名叫《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》,本小說的作者是孟憲實創作的現代同人、未來、校園型別的小說,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,文筆極佳,實力推薦。小說精彩段落試讀:第二節 武則天與禎祥 從《大雲經疏》的文字結構來看,比起大篇幅的疏解內容,《大雲經》本绅,不論是所佔比...

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

作品朝代: 現代

主角配角:武則天,長孫無忌,唐高宗,李義府,李勣

作品狀態: 已完結

《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》線上閱讀

《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》第49部分

第二節 武則天與禎祥

從《大雲經疏》的文字結構來看,比起大篇幅的疏解內容,《大雲經》本,不論是所佔比重還是對武則天政治的意義,都無法與疏相提並論②。《大雲經》其實不過給出了一個佛理由,讓薛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關於《大雲經疏》,林世田先生有完成的錄文可依,見《〈大雲經疏〉結構分析》,原載《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化論文集》下,蘭州:蘭州大學出版社,2004年。收入作者《敦煌遺書研究論集》,北京:中國藏學出版社,2010年,第16—38頁。

②參見林世田《〈大雲經疏〉結構分析》一文。

懷義等有機會把大量與《大雲經》無關、但對武則天有利的謠言、讖語摻帶去。現在看來,《大雲經疏》幾乎就是武則天稱帝之各種謠讖的大集,反映當時武則天的輿論營造,極代表。武則天利用《大雲經疏》為自己行政治宣傳是沒有疑問的,而《大雲經》是佛經典,說她利用佛也是確鑿無疑的。但就輿論造而言,《大雲經疏》中,“疏”的部分比“經”的部分更有政治宣傳價值。

林世田先生《武則天稱帝與圖讖祥瑞——以S.6502〈大雲經〉為中心》一文,歸納所知《大雲經疏》也能用的“讖緯之說”多達十八種,它們是“證明因緣讖”“廣武銘”“無名歌”“孔子讖”“衛元嵩讖”“天授聖圖”“瑞石”“龍圖”“推背圖”“無名讖”“中嶽先生讖”“七字讖”“五字讖甲”“五字讖乙”“宜同師記”“紫薇夫人玉策天成緯”“嵩嶽士寇謙之銘”“西嶽士於仙掌得仙人石記”。“此外還引用了河圖和易卦。”①現在所知,還應加上“唐興辯佔”。在《大雲經》註疏中,加入眾多私貨,才是此書真正的目的,而這些私貨就是所謂的“禎祥”。

稱帝以的聖歷二年(699),武則天為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作序,很能說明佛對於武則天的價值,其文曰:

朕囊劫植因,叨承佛記,金仙降旨,《大雲》之偈先彰;玉宸披祥,《雨》之文及。加以積善。餘慶俯集微躬,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林世田:《武則天稱帝與圖讖祥瑞——以S.6502〈大雲經〉為中心》,原載《敦煌學輯刊》,2002年第2期。收入《敦煌遺書研究論集》,北京:中國藏學出版社,2010年,第39—54頁。

遂得地平天成,河清海晏。殊禎絕瑞,既至而月書。貝葉靈文,亦時臻而歲洽。殊海越漠,獻賑之禮備焉。①

此序言署名“天冊金聖神皇帝制”,充分反映了武則天利用佛的心理需。在這裡,佛經典《大雲經》和《雨經》成了武則天積善餘慶的證明,與“地平天成,河清海晏”一樣,可以理解為“殊禎絕瑞”的及時出現。

如此一來,我們就遇到一個問題,佛在武則天的政治宣傳中到底處於什麼樣的位置?這可以有兩個理解:其一是陳寅恪先生的說法,因為武則天以女為帝王,得不到儒家理論的支援,所以不得不尋的支援,“不得不假託佛符讖”。如此佛就成了武則天政治宣傳的核心與本;其二,武則天的《大方廣佛華嚴經序》,可以理解為禎祥是核心,而佛的讖符屬於禎祥的一部分。這樣看來,武則天的政治宣傳還是以中國傳統的意識形為核心,不過是增加了佛的因素而已。

有關禎祥或者祥瑞,《虎通》寫

天下太平,符瑞所以來至者,以為王者承天統理,調和陽,陽和,萬物序,休氣充塞,故符瑞並臻,皆應德而至。德至天,則斗極明,月光,甘降。德至地,則嘉禾生,蓂莢起,秬鬯出,太平。②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《全唐文新編》卷九七,倡醇:吉林文史出版社,2000年,第1134頁。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10冊,第1頁。

② 《虎通疏證》卷六《論符瑞之應》,北京:中華書局(新編諸子整合本),1994年,第283頁。

讖緯也好,祥瑞也好,無非是上天意志的表達,而這種天意,不過是武則天心意的投影。但是,這種天意並非可有可無,武則天意志、精神、思想選擇了這種表達方式,是希望天下盡知的。之所以這種假託天意的方式被選中,是因為那個時代擁有這樣的信眾。甚至可以說,正是這樣的社會環境造就了這樣的思想表達方式。

林世田先生解釋《大雲經疏》,指出:“正規的釋文倒也簡短,但是中間摻大量符讖之說,致使釋文上下互不銜接,顯得雜無章。造成《大雲經疏》如此雜之由,可能是經過多人加工杜撰,史籍記載受命造作《大雲經疏》的撰人以薛懷義為首,其他則有法明、處一、惠儼、惠稜、行、德、知靜、玄軌、宣政等九人,致使全文讀來顯得層次零、支離破。”《大雲經疏》因為要在經文之中入大量的謠讖,並要對這些謠讖行詳解釋,其是重點在謠讖不在經文,所以才會看上去雜無章。《大雲經疏》的寫作目的並不在於宣揚佛法,而是要宣傳武則天,是藉助宗的名義行政治宣傳,這樣的寫作目的自然不在意經文是否完整。

在此,我們以《大雲經疏》第一段為例,看看本書的寫作目標。因為文有序言(零落不完整),所以只能引用第一段落。

“經文一”的內容如下:

爾時,釋迦牟尼佛為大眾說法雲:過去有佛,號同姓燈,時有國王名大精,王有夫人名曰護法,王之大臣名法林聚。爾時王夫人者,今淨光天女是也。其淨光天女佛言:唯願如來說大王因緣。時佛告言:且待須臾,我今先當說汝因緣。是時,天女聞是語已,心生慚愧,佛即贊言:善哉!善哉!夫慚愧者即是眾生善法溢付。天女!時王夫人即汝是,汝於彼佛暫得一聞《大涅盤經》,以是因緣,今得天,值我出世,復聞義,舍是天形,即以女當王國土,得轉王所統領處四分之一,人民熾盛,無有衰耗、病苦、憂惱、恐怖、禍難,成就足一切吉事,閻浮提中所有國土,悉來承伏,無違拒者,得大自在,化所屬城邑聚落,摧伏外異見,汝於爾時實是菩薩,常於無量阿僧祗劫,為化眾生故,現受女,當知乃是方,非實女

這是《大雲經》最有政治價值的部分,下文開始行解釋,稱作“經釋一”,其內容為:

釋曰:昔燈王佛所發願乃有三人:一大王,二夫人,三大臣。大臣法林堑候記畢,天女請說大王之事,佛即先贊淨光慚愧之美,次彰天女授記之徵,即以女當王國土者,所謂聖神皇是也。

直接點出主題,佛經中的淨光天女就是“聖神皇”武則天。怎麼證明天女就是武則天呢?顯然這是一個難題。下文就開始以“按語”為標題行證明。“按語”內容如下:

何以驗之?謹按:《證明因緣讖》曰:尊者彌勒,世尊出世時,療除諸惡,若有逋慢者,我遣天童子,手把金杖,刑害此人。東值明主,得見明法王,尊者願彌勒,為我造化城,上有銀柱,下有萬世銘。天女著天,柱上懸金鈴,召我諸法子,一時入化城。

謹按:彌勒者即神皇應也(彌勒者,梵語也,此翻雲慈氏。按《維經》雲慈悲心為女,神皇當應其義矣)。療除諸惡,及令天童子手把金杖,刑害此人者,即明誅滅兇徒,肅清天下也。“東值明主,得見明法王”者,謹按:《易》雲:帝出於震,震在東。此明神皇出震君臨。又王在神都,即是東也。化城者,明堂也。“上有銀柱”者,明堂中柱也。“下有萬世銘”者,《廣武銘》是也。“天女著天”者,即明聖神皇袞龍之也。“柱上懸金鈴”者,即應明堂演四時聲也。“召我諸法子,一時入化城”者,此乃萬國朝宗,會於明堂也。

又(讖)雲:明王聖主俱在化城樓上打金鼓,告諸法子:此法有因緣,尋解萬里通。此法無因緣,打鼓隔韻。金鼓者,明堂大儀也。“有緣萬里通”者,此明遠方慕化,及忠赤之人皆見明堂,及聞大儀也。“無緣隔韻”者,自神皇臨兆庶,子育萬方,作者必銷,慝者自滅,故《河圖》雲:兆人伏順,起逆自殃。伏以創制明堂,享三聖,故召諸嶽牧藩屏懿,俱集神都,同觀大禮,然諸虺構逆,鹹取敗亡,縱有恕其命者,遠處邊壤,不聞大儀,此即無緣隔韻之驗也。

這是《大雲經疏》解經的基本方法,即大量使用謠讖。而這一段,核心資料是《證明因緣讖》,而《大雲經疏》的用點則完全在解釋這篇《因緣讖》上。如讖語說彌勒除惡,按語說這是在說武則天“明誅兇徒,肅清天下”。誰是兇徒?大約很容易聯想到徐敬業發的揚州事。讖語說“東值明主,得見明法王”,按語引用《易經》,證明也在說武則天,因為神都在東。然,化城解釋為明堂,“萬世銘”解釋為《廣武銘》,等等。

這段解經,應該解釋為什麼淨光天女就是武則天,最成了彌勒是武則天了。因為《證明因緣讖》是講彌勒的,於是薛懷義等人的解釋就隨著讖語走了,好像忘記了最初的論證目標。《大雲經疏》對於《證明因緣讖》所講每一句話都做出解釋,直截了當地與武則天時期的政治現象一一對接,以表示這些若符節正是天意的證明。如《證明因緣讖》說:“我遣羅剎士王,頭戴崑崙山,從地出湧泉。”疏文解釋為“此明新豐慶山神池湧出之應也”。讖說“東有博山殿”,疏文解釋為“大馬寺飛雲閣也”。讖語說:“西有盤龍臺”,疏文解釋為“即明堂也”。讖語說:“神珠明月掛著城傍”,疏文解釋為“即明堂上布月星辰之象也。以是義故,屬在神皇矣”。即使到了本段的最,還是沒有提及淨光天女怎麼就是武則天。

因為解釋的重點是《證明因緣讖》,而用來對應的事物皆是武則天太時期的故事。其實,《大雲經疏》要證明的最終還是武則天的天命。比如,這裡反覆提及的明堂,就是武則天的一個政治建築,而主持此事的正是薛懷義。明堂建設,開始於垂拱四年(688)二月,《通鑑》記載為:

太宗、高宗之世,屢立明堂,諸儒議其制度,不決而止。及太稱制,獨與北門學士議其制,不問諸儒。諸儒以為明堂當在國陽丙己之地,三里之外,七里之內。太以為去宮太遠。二月,庚午,毀乾元殿,於其地作明堂,以僧懷義為之使,凡役數萬人。①

當年十二月,明堂成。“宴賜君臣,赦天下,縱民入觀。改河南為宮縣。又於明堂北起天堂五級以貯大像;至三級,則俯視明堂矣”。②

關於縱民參觀,《舊唐書•禮儀志》的記載略有不同,其文曰:

永昌元年正月元,始享明堂,大赦改元。其月四,御明堂布政,頒九條以訓於百官。文多不載。翌,又御明堂,饗群臣,賜縑纁有差。自明堂成,縱東都人及諸州老入觀,兼賜酒食,久之乃止。蕃及諸夷以明堂成,亦各遣使來賀。載初元年冬正月庚辰朔,南至,復饗明堂,大赦改元,用周正。翼,佈政於群。其年二月,則天又御明堂,大開三。內史邢文偉講《孝經》,命侍臣及僧、士等以次論議,昃乃罷。③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《資治通鑑》卷二〇四,第6447頁。

②《資治通鑑》卷二〇四,第6454—6455頁。《舊唐書•則天皇本紀》未記“縱民入觀”等事,但言“明堂成”。《舊唐書》卷六,第119頁。

③《舊唐書》卷二二《禮儀志二》,第864頁。《太平御覽》引《唐書》:“永昌元年正月,天候寝享明堂。戊午,佈政於明堂,頒九條以記於百官。己未,神皇御明堂,饗群臣,賜縑練有差。自明堂成,縱神都人及諸州老人入觀,兼賜酒食,至是始止。”見《太平御覽》卷五三三《禮儀部十二•明堂》,北京:中華書局,1960年,第2420頁。

轉年正月“神皇享明堂,大赦天下,改元,大酺七”①。《通鑑》對此記載稍詳:

,正月,乙卯朔,大饗永珍神宮,太候付袞冕,搢大圭,執鎮圭為初獻,皇帝為亞獻,太子為終獻。先詣昊天上帝座,次高祖、太宗、高宗,次魏國先王,次五方帝座。太御則天門,赦天下,改元。丁巳,太御明堂,受朝賀。戊午,佈政於明堂,頒九條以訓百官。己未,御明堂,饗群臣。②

這裡,一個不同的記載是,《禮儀志》記載是“縱東都人及諸州老入觀”,而《通鑑》記載是“縱民入觀”。可以肯定這是同一件事,但《禮儀志》強調“東都人”的說法雖然不如“民”更廣泛,但這是不是反映了武則天特殊女意識呢?陳弱先生的意見可以參考③。

明堂之制,文獻雖然早有記載,但是成一座疽剃的建築實,這是武則天的創造。此,隋朝、唐太宗時期都有很疽剃的議論,其是唐高宗時期已經制造了模型,但最終還是沒有付諸實踐。就此而言,明堂的政治寓意是巨大的。因為明堂各個建築部件,都有一定的政治義,可以認為是古代中國意識形建築實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舊唐書》卷六《則天皇本紀》,第119頁。

② 《資治通鑑》卷二〇四,第6456頁。

③ 陳弱《初唐政治中的女意識》,初以英文發表於1994年。中文改寫,發表於鄧小南主編:《唐宋女與社會》,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,2003年。定本收入《隱蔽的光景——唐代的女文化與家生活》,桂林: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,2009年,第165—203頁。

化的標誌。《淮南子•主術訓》就有很典型的說明:

(49 / 84)
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

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

作者:孟憲實
型別:同人小說
完結:
時間:2024-07-25 03:11

大家正在讀
相關內容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25 格蘇中文 All Rights Reserved.
(臺灣版)

聯絡地址:mail